欢迎光临-新时代阳光志愿者社区驿站官方网站!
咨询热线
400-0022-217
公司地址:山西省太原市小店区亲海国际A座825室志愿者总部基地
您的位置: 首页>>媒体报道

中国社会科学网:探索志愿服务制度化路径

作者:新时代志愿者 来源: 时间:2021-03-07

中国社会科学网:探索志愿服务制度化路径

  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党中央将疫情防控作为头等大事来抓。广大医务人员英勇奋战,人民解放军指战员勇挑重担,科技工作者协同攻关,社区工作者、公安干警、基层干部、新闻工作者、志愿者坚守岗位,快递、环卫、抗疫物资生产运输人员不辞劳苦,亿万普通劳动者默默奉献,武汉人民、湖北人民坚韧不拔,社会各界和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捐款捐物。

  志愿服务是温暖人间最美的风景。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无论是在抗疫一线,还是在防疫基层、社区、乡村,志愿者都发挥着重要作用。围绕如何在疫后弘扬抗疫志愿精神等相关问题,记者采访了全国人大代表、华中师范大学教授周洪宇。

c83d70cf3bc79f3dfba3ec5c7fd67117738b299d

  志愿精神凝聚强大抗疫合力

  《中国社会科学报》:请您结合疫情防控谈谈志愿精神的内涵。

  周洪宇:志愿服务的可贵之处在于主动、无私、自觉地为他人服务,为有需要的群众提供人文关怀,为社会输出正能量。

  疫情期间,有的志愿者协助社区开展疫情排查,进行公共场所消毒杀菌;有的志愿者开展防护宣传,帮助居民代买药品和生活物资,或接送医务工作者上下班;还有志愿者从外地千里逆行到武汉帮忙。他们冒着被感染的风险早出晚归、走街串巷,这些平凡的善举在疫情防控中传递温暖、凝聚力量,为黑暗中的城市带来了点点星光。

  志愿服务在抗疫中发扬光大,汇聚成宝贵的志愿精神财富,体现了;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高尚精神境界,诠释了;舍身忘我,成就大我的丰富精神内涵。这种志愿精神已经凝聚成为打赢疫情防控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的强大合力,必将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更多更强劲的精神动力。

  建设志愿服务平台

  《中国社会科学报》:在疫情防控中,自发涌现出很多志愿服务个人和团队。疫情后,如何进一步发挥作用?

  周洪宇:疫情防控中,各地涌现出了许多新兴志愿者团队。随着疫情防控取得决定性成果,许多志愿者团队实际处于停摆状态。可以参考武汉美德志愿者联盟的做法,他们为疫后继续弘扬抗疫志愿精神、发挥力量提供了一个范例。

  武汉美德志愿者联盟是在抗击疫情中成长起来的。从最初由民进会员汤红秋、徐斌等几个人组成,逐渐壮大成为得到省内外600余人积极响应的志愿者团队。在武汉防疫的重要阶段,他们用私家车为60家养老院送去20吨消毒水;一个8口人感染的家庭,在他们的爱心接力帮助下,11个月的婴儿得到了照顾等。在抗疫取得重大成果的新阶段,在湖北希望工程民进壹小时爱心基金倡议下,武汉美德志愿者联盟参与了;爱心壹小时美德助残助教公益行动。湖北希望工程民进壹小时爱心基金在全国筹集了660余万元用于湖北抗疫,后来主动联系武汉美德志愿者联盟,为后疫情时代的志愿者服务提供了继续发挥作用的平台,让抗疫志愿服务精神能够继承和发展,继续发扬光大。

  志愿服务的可持续发展,关键在于有合适的志愿服务平台。完善组织管理,建设志愿服务平台,整合志愿服务力量,是疫情后弘扬抗疫志愿精神,使志愿服务制度化、常态化的有效路径。

  推进志愿服务工作社会化

  《中国社会科学报》:请结合您的调查研究,谈谈对疫情后弘扬抗疫志愿精神的建议。

  周洪宇:总结凝练抗疫志愿者服务精神。坚持在党的领导下推进志愿服务,高标准组建志愿者队伍,把志愿服务作为加强思想政治引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治理的重要抓手。

  打造国家级公益志愿服务平台。社会公益组织、政府机构、志愿者组织三方联合,以类似助残助教服务为切入点,对接群众需求,提高志愿服务质量,打造国家级公益志愿服务平台。通过平台给予志愿服务者切实的支持,让爱心善举更好地融入社会建设中。

  建立社区与志愿者组织的联络沟通服务机制。为推动志愿服务常态化、社会化,让抗疫志愿精神植根于群众,可利用5G网络,建设各类应用软件,打造社区、志愿者组织、志愿者间的实时沟通网络。社区定期在辖区范围内征集、发布服务需求,具有能力的志愿者组织对接需求,利用该网络在社区招募志愿者,形成;志愿者;志愿者组织;社区的良性闭环,以此进一步培育适应社会化需求的志愿服务项目,不断推进志愿服务工作社会化。

  加强对志愿组织、志愿服务、抗疫志愿精神的宣传和研究。每年确定志愿服务主题,将抗疫志愿精神融入其中,通过政府及志愿组织投入,印制宣传册、广告牌、建设网站等形式进行推广。年底根据志愿组织服务效果和个人志愿服务的时数颁发纪念奖章和纪念品,提升公众的志愿服务意识及对志愿服务的认可。